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傳統民調還可以相信嗎?

(作者:島袋老蘇)

2016年可以說是傳統民意調查的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的一年—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的民調預測失準,讓大家不禁會想:傳統民調還能夠相信嗎?


針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民調失準,英美民意調查機構及專業協會開始對於錯誤預測及錯誤設定全面展開研究。美國民意研究協會開始分析為何所有重要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皆一面倒預測民主黨希拉蕊將贏得總統選舉,並低估川普的支持度。英國也正在積極研究為什麼多數的老牌民調機構皆未能預測到大多數選民在脫歐公投Brexit會選擇離開歐盟。以下扼要介紹幾個歸納後可能原因:


當時大家還覺得川普是笑話,一個月後都發現自己才是笑話

傳統民調拒訪率高
在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曾多次批評主流媒體民調有偏誤,指稱大部分的民意調查是「造假的民意調查」,「假數字」。也造成川普支持者對媒體和媒體資助的民調不信任造成拒訪率過高。研究顯示,低學歷白人選民比大學畢業生更不願意透過電話回答民意調查。但重要的是,低學歷白人選民是川普的主要支持者。


受訪者不願表態
美國大選一週以前,大多數主流媒體民調預測希拉蕊會獲勝,川普與他的競選團隊堅信認為許多選民不想對民意調查機構承認他們支持川普。最後的結果也發現民調低估了川普的支持度。


不知為何提到「不表態」就會直覺想到倫哥

問題設計引導答案
民調在設計上也有許多利用題目設計引導問卷答案。同樣一個議題民調結果會因為問題設計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民調數據的公布應該將原始問題一併列出參考,這也是國內民調常出現的問題。


電話民調抽樣誤差
目前民調問卷的施測方式都還是以打電話到被抽選的全國住宅家用電話為主。近年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年輕學生、單身在外租屋者使用家用電話的比例偏低,甚至很多人根本沒有市話。然而在民調抽樣上還沒有因應這樣的改變做調整,使得部分群體在民調抽樣上會被系統性的排除,產生抽樣誤差。


民調電訪員:是,百分之五,嗯嗯~嗯~我在聽我在聽,您為什麼那麼著急呢?

結語
有肩膀的政治人物不會也不應該只想當一個搭順風車的投機者。政治人物在面對重大決策時應該堅守自己的價值、理想還有曾經做過的承諾。民意調查的功能原本就只是做為施政參考指標工具,但近十幾年的臺灣民意調查反而成為了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標,完全左右了中央及地方首長的政策決定。


這個阿伯嘴巴上說不在意民調,事實上應該在意得很呢。

這個「手段目標化」的荒謬情形,可謂是藍綠橘黃黑各黨各派皆然,人人拿著不同的民調解讀,去脈絡化的找出自己想要的結果,但若深究民調的內容,會發現除了有「一個民調各自表述」的情形外,更有可能出現民調題目嚴重偏頗,幾乎成為誘導詢問之情形,這樣的民調,經過解讀後化約成單純的數字,並透過媒體的渲染後變成政治操作的工具。近日來包括同志婚姻等重要議題皆是如此,理性討論與思考消弭於不精確的數字中,令人備感痛心。



更有甚者,臺灣幾個大的民調公司在發布民調時,旁邊都有著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的要角排排坐,臺灣民調公司與政黨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早已不是秘密,這樣的利益衝突,其實在去年立委選舉時賴中強律師就曾公開質疑時代力量徐永明先生身兼新臺灣國策智庫主民調中心主任及不分區候選人有球員兼裁判之虞。連赫赫有名的老牌民調公司都存在著許多內部問題,更何況是一些名不見經傳靠著收錢辦事的假民調高手。若無法更加謹慎的面對民調,我們將會從民主國家轉變成民調國家,並終將淪為民粹國家,不可不慎。
排排坐,不知是不是小編錯覺,徐老師當立委後皮膚好像更好了變得油嫩油嫩的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訪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