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青年參政的實益─必然敗選的卓越成績

(作者:南寺拳人)



  近來關於台聯、民進黨發起的青年參政計畫,號召青年進入地方競選村里長、村里民代表,引起許多人廣泛的討論。支持與反對者均有,因此本文試圖分析這個計畫對地方政治的影響,以及除了勝選之外,對台聯與民進黨有沒有可能帶來其他好處。


     全文主要分成五個部分,前面四段主要在闡述村里長在地方政治的真實樣貌,以及青年競選究竟有無勝算。第五段則分析這個計畫背後可能的實益與政治算計,趕時間的人就直接從第五段開始看就好。

 



一、村里長的職務與實際作為
     關於村里長的法定職權以及政治實踐,可以參考全面真軍部落格中的「幼苗扎根、地方向陽?針對在野黨「青年參選村里長」之探析」以及「新時代青年地方參政之想像──突破陞官圖文化的契機」二文,其他網路部落格也多有著墨,因此本文在此不多贅述。


     但其實除了「法定職權」外,村里長的「實質影響力」可以說無遠弗屆,不只是「有給職的鄉鎮區政聯絡人」,同時也身兼「村里民代表」與「村里民領袖」的身分。我下面會用幾個例子來說明村里長實際上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例如某住戶長期將垃圾放置門口,造成環境髒亂,鄰居如果不想出面勸告扯破臉,就會請村里長出面勸告,在村里長勸告後未改善,村里長可能就會與警察一起出面取締或開單;更有甚者,村里長也可能往鄉鎮區公所呈報,希望鄉鎮區公所安置公用垃圾桶或其他維持環境清潔的工作。


     警察接到報案電話,居民遇到竊盜案件,村里長往往也會到場關心,看看有沒有社區有沒有可能有慣竊,或是社區是否需要新增監視器等改善治安。警察接到家庭糾紛的報案時,也可能請村里長到場協助,詢問該家庭糾紛是否為常態或偶發,有沒有需要通報家暴或是社會局協助等。


     雖然村里長沒有什麼權力,不過生活中的大小事他都會參上一腳。村里民對社區有任何問題或需要,也會先向村里長反映,如果村里長無法解決,再透過村里長往上呈報尋求幫忙。所以說村里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悉社區大小事務,舉凡居民家庭成員與狀況,村里民職業、與鄰居相處情況等,大概都需略知一二。而且在村里民有事情需要幫忙時,村里長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地方選出的議員、立法委員,很多人一輩子可能沒見過,就算到服務中心也根本見不到,遇到事情根本找不到人幫忙。而村里民代表,也會是居民尋求幫忙的好選擇,不過居民並不會因為村里長並非「法定民意代表」,就不找村里長幫忙。很多事情其實也只是需要村里長在中間當協調的角色,不需要村里民代表開會作成決議,也不需要公權力的實際作為,只要村里長出面幫忙就好了。


     所以村里長絕對不是單純的聯絡人而已,絕對是社區的大家長,就跟你家裡的媽媽一樣,什麼都會參上一腳。
(地方的媽媽需要參上一腳)


二、村里長與樁腳
     樁腳,簡單來說就是一群地方居民的領袖,並且可以動員這群地方居民發揮政治影響力。樁腳規模有大有小,也有層級的區分。例如地方宗親代表、大家族首領、大官的好友或親戚。如果候選人能夠討好樁腳,得到樁腳的支持,樁腳就會動員集團內的成員,在選舉時投票給該候選人。
  

     有人會說,村里長實際上就是樁腳。這樣的說法有些不精確,也是倒因為果。應該說,因為樁腳有高度動員力,可以影響選舉的結果,所以何不自己跳下來競選村里長,而競選村里長也並非想要在政治仕途上高升,而是取得村長頭銜可以便宜行事,順便每個月拿個幾萬塊錢罷了。


     小的村里幾百人,三百票可以當選村里長;大的村里幾千人,一千票可以當選村里長。樁腳動員隨便就是幾十人、一百人,在小村里當選非常容易,大的村里則需要更有力的大樁腳,或是聯合其他樁腳,一樣可以穩固的當選村里長。


     不太會有人在立志當上村里長之後,才來往樁腳的路上邁進。理由很簡單,如果你不是樁腳,根本不會當選。至於因為身為地方鄉紳,個人聲望好而先取得村里長身分,再成為樁腳的,少之又少,幾乎沒有。


     那什麼叫做拔樁呢?假設這個樁腳原本是支持國民黨,在民進黨努力三顧茅廬後,終於讓樁腳決定倒戈民進黨,讓他旗下的人改投民進黨,這就是拔樁。


     那如何才能拔樁?最常見的不外乎是利益交換,給這個樁腳一些錢或是其他好處,樁腳除了自己拿錢以外,也可能分給下面的人,然後一起倒戈。另外也有可能因為不受原本的政黨重視,進而改投敵營。長久的在地經營也有可能,例如長久關心社區居民需要,改善社區建設等等,也可能慢慢得到樁腳與居民的肯定。至於因為政見或理念非常好而倒戈,傳說中也有過,但我自己沒看過。


     拔樁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夠給樁腳利益,其次,還得要你聲勢夠好,讓樁腳認為你可能當選,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絕對不可能拔樁。


     絕大多數的樁腳都是支持國民黨的(對這點有疑問或是不了解,可以參考全面真軍的地方政治系列文)。支持其他黨派的樁腳不是沒有,但是非常少,原因就是相較於國民黨,台聯、民進黨等政黨並沒有太多資源可以拿來拔樁,這個就是拔樁的困境。


     到這裡我要先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澄清:台聯與民進黨讓青年競選村里長,絕對不是拔樁,甚至是直接跟樁腳對立開戰的概念。
(我會挺朋友,但利益就是我們大家最好的朋友)


三、那些人在當村里長
      村里長往往由鄉紳來擔任,某些鄉紳雖然政治樁腳色彩較淡些,但也會是地方上頗有聲望的人士,常見的有宗族長老、退休校長老師或是公廟的主委。另外常見的包括更生人集團幹部、政治家族遠親與餘蔭等,也不在少數。


      這些村里長大多有個特色,村里長大多是兼職,或是年紀較長的老人家,每天在家裡或是村里辦公室與社區居民泡茶聊天,不然就是從事時間較彈性的工作,自營小商號或公司等,幾乎沒有受薪階級或是全職的村里長。這也跟上述村里長的工作內容有關,如果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村里長都在公司裡,要是村里民有事尋求幫忙,根本找不到人也走不開。


      而村里長要當得很爛,讓居民怨聲載道,需要非常大的努力,畢竟村里長的工作並不難,就算村里民有糾紛,只要扮演和事佬,居中緩和,不要偏袒一方,讓村里民自行排解,也很難有村里民有怨言。就算村里長有其他檯面下較見不得光的事情,集團內的村里民大多也在共犯結構內,大家雨露均霑,也相安無事。所以村里長大多可以連任好幾屆,一當十幾二十年也不在少數。


     也因為村里長的養老職、樁腳兼職色彩,村里長也很少想要繼續往上高升的,不太會往上競選鄉鎮區長等。
(人間里長伯,仙界土地公)


四、青年競選村里長
     從上面的事實介紹看起來,村里長很難犯什麼大錯,只要村里長能夠解決社區居民的小問題、排解糾紛,即便村里沒建設,也不太會是村里長的問題。如果有人認為台灣的政治相當腐敗,非常需要改革,那村里長也不會是最嚴重的病灶,更不會是政治腐敗的根源。


     至於攻擊村里長結黨營私,身為派系樁腳,我個人也認為沒有理由。只要有人,一定有派系,一定有結黨,不可能消滅派系根樁腳。試想:你家的寵物上網徵選比賽,你都會動員朋友灌票了,更有利可圖的政治,怎麼可能沒有動員自己的「朋友」來影響選舉呢?


     我認為樁腳、派系並沒有錯,也不是台灣政治的主要問題,問題在於大多數的人民對政治無感,或是沒有認清事實,因此讓這些占少數的樁腳與派系壟斷了政治利益。(關於樁腳與派系如何影響選舉與壟斷政治利益,請參考地方政治的權力結構系列)


     意思就是,現任的村里長,幾乎沒有讓你可以攻擊的地方。雖然你可能二三十年來從沒見過你家的村里長,但是社區居民對村里長往往沒有太多意見。再加上身為樁腳的村里長本身也有特定的群眾支持,就算居民不認同村里長所屬政黨,往往也願意支持原村里長。青年再怎麼優秀,恐怕也很難勝選。這情況大概就是哈利波特跟鄧不利多在霍格華茲選村里長差不多,如果覺得這個譬喻有些汙辱鄧不利多,那就想成梁啟超跟李鴻章吧。


        當然啦,當得非常爛,讓居民怨聲載道的村里長不是沒有,但是真的非常少。青年要在這些地方贏得村里長選舉,當然有可能。但是關鍵仍是原本的村里長太爛,絕對不是你這個青年候選人太過優秀。即便真的贏得了選舉,大概也是因為多數零星選票的支持所致,並非樁腳改支持這些青年。樁腳由村里長的位子退下來,其實力大概也不會有多少影響。


     所以說,青年要贏得村里長選舉,大概比中大樂透頭獎還難。即便贏的選舉,因為村里長而影響的政治版圖大概也不大。


     我這麼說只是在說明事實的現況,並非否定這個舉措,相反的我非常讚賞這個舉措,認為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政治手段,接下來的分析才是重點。
(高牆有沒有可能倒下呢?)


五、青年參與政治的實益
     台聯與民進黨絕對也清楚上面的事實,也知道他們合作的青年根本沒有勝選的機會。但是為何仍要進行這一連串的計畫?


我認為這些計畫會有二個實益:一、給予人民改變的希望;二、提高人民參與政治、投票的比率。


(一)給予人民改變的希望
     要知道,政治參與除了利益分配,也包括高度理想,以及激情與希望。就像是選舉的造勢晚會,往往需要煽動支持群眾的激情,無論勝選或敗選,群眾才能繼續懷抱希望繼續支持。


     特別是年輕人,往往有高度的理想與希望,如果這群參與村里長選舉的青年人能有所表現,表現出對社區的高度關懷,並且闡述政治理想,除了可以鼓舞自己,或許也能鼓舞其他群眾,進而維繫群眾繼續參與政治、投票的意願。


     而號召青年投入地方選舉,對於政黨的形象也絕對是加分,至少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厭惡老人政治的派系與裙帶關係,這樣的舉措可能可以增加民眾對這兩個政黨的好感,自然也可能影響選舉。


(二)提高人民參與政治、投票的比率
     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民參與政治、投票的比例。要知道,大部分的地方樁腳與派系,都是支持國民黨的,支持民進黨的也有,但僅是少數,以基隆市為例,157個里中只有2個里的里長是民進黨籍。


     一定會有人說,為何民進黨不拔樁。很簡單啊,拔不贏別人阿,沒有黨產的民進黨,注定沒有太多利益可以分給樁腳,二來你沒有太好的聲勢可以讓人覺得你有任何勝選的機會,自然不會有太多派系與樁腳支持民進黨。


     這樣的結果注定兩黨的勝選模式不同,國民黨的票源組成,是樁腳的集團票,加上零星的散票;所以民進黨就需要很多很多零星的散票,才有可能選贏國民黨。而我認為,青年參選村里長,就能夠擴展零星散票的數量,特別是年輕人。


     相較於年長的人,年輕人的政治立場較未穩固,而且較少利害衝突,也抱有較高理想性,要拉攏相對容易。特別是青年參選村里長,讓青年直接進入社區,關心社區營造與社區需求,自然能吸引部分社區居民的注意,特別是以前不投票的人。這些人往往認為誰當選對我來講根本沒差,自然沒有意願參與投票。當這些青年開始從事社區選舉活動,用最貼近居民生活的社區議題討論,來進行選舉活動,或多或少可以影響這些人,讓他們發現選舉投票的候選人不在那麼遙遠,這些候選人關心的議題與自己生活非常貼近,那麼這些人就有可能開始參與投票。


     有些人不關心服貿,也不關心張志軍,只關心為什麼巷口的黃線旁,為什麼總是那一台車可以停?只要我一停車,警察馬上就來勸導?有些人關心為什麼巷子裡總是狗大便,到底是哪一戶人家遛狗不清?為什麼隔壁鄰居總是打牌吵鬧到深夜?為什麼社區只有汽車停車格卻沒有機車停車格?為什麼這邊的公車班次這麼少?


     如果青年候選人,藉由選舉活動或社區關懷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關心與需求,進而博得居民的認同,發現進入投開票所可能可以影響自己的生活,或是發現原來自己生活不滿的地方,都是在位者的怠惰,這些民眾就會開始進入投開票所,或是開始關心台灣的政治。


     除了吸引不投票的人,當然也可能在競選過程中透過演講、佈道的方式,讓原本支持國民黨的群眾轉投台聯、民進黨。



     這也代表台聯與民進黨對於自身非常有信心,認為這些平常不關心政治的人,一旦開始關心政治,加入反國民黨陣營的機率非常大,儘管在村里長選舉無法勝選,這些人在選舉時可能一併支持反國民黨陣營,對於本身是非常強大的奧援。無論是年底的縣市長、議員選舉,甚至放眼2016年的總統大選。


     透過數字的分析,可以知道這個影響力有多巨大。如果青年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透過國中小同學、鄰居等方式,可以拉攏10個以前不投票的人參與投票,並且讓20個以前投給國民黨的人,轉支持民進黨,這樣民進黨等於直接拉近50票。如果青年候選人人數投入夠多,台北市為的449個里計算,在市長選舉可能拉近2萬多票;台中市的625個里,就有3萬多票,足以讓上屆的台中市長由胡志強變成蘇嘉全。


     就算投入的青年候選人人數不夠多,或是青年候選人的成績不佳,至悲觀的打個一折也有2千多票,絕對是不俗的成績。當然啦,目前台聯公布的名單,不過二三十人,民進黨預計投入多少人數尚未明瞭,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有投入青年,在競選活動中,絕對有很多不錯的成績,而這些成績也會直接反映在縣市長選舉、縣市議員選舉上。


     透過青年候選人直接在社區進行競選活動,與社區居民對談,本身就是一種社區營造與地方經營,難不成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更高明的手段?網路投文雖然立論高尚,文采優美,但網路論壇的閱讀者同質性太高,讀者政治立場多相同,要說能透過文章的分享來提高選舉得票數,效果恐怕非常有限。相較於此,這些青年實際進入地方進行選舉活動,絕對是貢獻卓越。


     也許有人認為要選村里長,何不選村里民代表與議員?我認為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台聯與民進黨在村里民代表與議員,大多有自身推薦的人選,沒有必要再透過青年參選來添自己的麻煩。當然青年仍然可以自由參選,但是台聯與民進黨恐怕不會協助;第二個問題是,村里民代表的選區橫跨數里,議員選區更大,就會影響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深度,上述的效果自然會有折扣。
(青年參政切忌眼高手低,絕對不要出來混沒多久就學人當港督)


六、結論
     可以預期的是,這些青年應該都會投入艱困的選區,也就是國民黨籍的村里長選區,或是沒有台聯與民進黨籍候選人的選區,而台聯跟民進黨在推出青年人選時,大概也會互相聯絡避免衝突。


     青年參選村里長的計畫,我認為勝選的機率並非大家說的九成,而是百分之一百全部都會落選。但是這個計畫的重點並非一定要取得村里長的勝選,而是在選舉過程中,透過深度的社區關懷、社區議題討論,來擴大居民參與投票的意願,或是影響居民在議員、縣市長選舉的投票決定。


     台聯、民進黨在這裡也應該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愚笨,而是有各自的政治算計。這個舉措,其實也是在認清對地方樁腳的掌握,絕對不如國民黨,也沒有資源拔樁後,破釜沉舟的直接與地方樁腳開戰,希望透過拉攏零散的選民,沖淡樁腳對選舉的影響。長遠看來,這也會是個經營地方、青年的絕妙策略,其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


     對青年來說,無論是否有志於政治一途,也算是磨練學習的機會,在選舉過程中,勢必可以更加瞭解社區居民的需求,也可以了解自身不足之處。畢竟選舉不如課堂理論申論,在實際參與後也能體會到改革真正困難所在。而一次的村里長敗選,也不代表政治生命的結束,在台灣有兩個人總統敗選兩次,一樣過得好好的啊。


     本篇作為村里長選舉系列文的總結,也希望青年們如果真的有志投入村里長選舉,也希望青年們能夠認識到上面的事實,雖然勝選機會不大,但是投入選舉本身即能帶來改變與希望,透過社區經營的方式,讓更多人關心政治才是投入這個選舉能帶來的最大效益。


     而政黨在徵招青年時,最好也要把這些現實告訴青年們,包括現實的困境、時間與金錢的投入等等,絕對不是單純的舉著理想的大旗,讓這些青年貿然投入,等到事後才發現與想像的不一樣,只會讓這些青年帶著渾身的「政治運動傷害」黯然離開。也期許台聯與民進黨能夠保護這些帶著熱血與理想的青年,讓他們能繼續保有投入政治改革的志向。


     青年們如果希望社會有所改變,手頭也有餘裕能支持競選的費用,更不在意敗選的結果,那就大步踏向村里吧,你們一定會取得卓越的成績。
(雖然困難,但我們始終期待青年們能帶領臺灣踢進黃金進球)


--------------------------------


作者:南寺拳人
書讀得不多,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只能看報行腳,當個三流社會觀察家。
年輕時血氣方剛,如今只剩鍵盤可以囂張。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訪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