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地方政治的權力結構(三)地方政治集團、中央政府、外圍游離選票

(作者:南寺拳人)



這篇第一部分談地方跟中央的關係,第二個部分談外圍游離選票如何控制,第三個部分談外圍游離選票跟地方政治集團的拉扯與互動。


地方跟中央的關係,北斗鎮公所對彰化縣政府的架構,大概跟彰化縣政府與內政部、行政院的架構差不多。北斗鎮光靠鎮預算絕對吃不飽,預算再多也不會滿足。所以就會希望縣政府編列一筆建設預算在北斗鎮,這樣北斗鎮可以營利,彰化縣政府也可以營利。




相同的道理,彰化縣政府一樣會把頭腦動到中央政府身上,如果今天中央政府,能夠編列一個大型的開發或建設案,地方政府就能夠因為協助執行而獲得利益,例如國道三號增建、工業區的增設、以及最近彰化人最有感覺的鐵路高架化。

跟中央政府玩的好處是,這些大型建設案的預算都非常驚人,加上中央政府具強大舉債能力,光想像就讓人垂涎三尺。當然扯到中央政府,繳稅的層級就會再拉高,從原本的鎮長、縣長,拉到內政部長、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長等等。


不只是這樣行政權的執行而已,今天服貿或是貨貿決定要開放那些產業,那些產業等於在台灣被放棄,地方上的同業公會當然也可能對中央政府施壓、疏通。或者卓爺爺在彰化有經營老人安養院,也可能對立法院疏通,放寬老人安養院的管制規定,放寬外勞的輸入數量以及限制外勞基本薪資等。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每次自由經濟開放中,犧牲的大多是農業,不見得我國農業落後或是不重要,而是這整個權利結構裡,沒有人是農民。


甚至連中央政府的閣員,很多時候都必須從地方上遴選,才能夠滿足地方政治集團。一來這些人入閣之後,可以確保自己人在中央有足夠的影響力,二來地方上的人也可能因為入閣,而取得挑戰更高位的機會。所以中央就可能找台中人當內政部長(廖了以),高雄人當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等。


當然啦,如果中央跟地方要有這樣的權利結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良的好關係,例如同一個黨派,或是閣員即是我們地方政治集團升上去的。假設中央政府今天決定幫台積電擴廠,成立新的工業園區。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他會選擇跟我同黨派的彰化縣?還是跟我不同黨派的雲林縣?


在上述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很多地方受到地方政府或是地方政治集團的箝制,不太可能完全忽略地方的意見而恣意妄為。雖然這是一種變相的民主制度,但也是理想主義著改革困難所在,一旦提到改革,永遠有一大票既得利益者反對,而且這些反對者勢力非常龐大。


對中央政府來講,這樣的權利結構有什麼好處?當然有,中央一定要透過地方才有辦法收稅;穩固地方的政治集團,這些人也才不會向中央鬧事,也可以維持中央政權的穩定性;另外就是選舉時,地方政治集團才能夠給我支援。


地方小型選舉,這些地方政治集團就越重要,因為很容易就可以在票數上取得優勢。但是越大型的選舉,就會涵蓋更多地方政治集團,他們彼此之間的影響力就可能因為立場不同而被稀釋中和。外圍游離選票越多,變數就越大,地方政治集團的影響力就會稍微減小。雖然如此,但是絕對沒有人會放棄這些穩定的地方政治集團選票,而且攏絡了這些地方政治集團,也會連帶影響外圍游離選票,這個我後面說明。


那要是中央政府不太想理會地方政治集團,不想受到他們的箝制,想要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怎麼辦?簡單來講就是重新培養一批不受舊勢力拘束的人,第一類就是學者教授出身的,學經歷比較好看,通常可以獨當一面掌控大權(江宜樺);第二類就是從黨內的青年軍出身的,學經歷比較不足,就從發言人的角色幹起(李佳霏)。第三類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學長姐學弟妹、密友,也可能因此升上高位(羅瑩雪、金小刀)


這個時候地方政治集團勢必與中央政府發生衝突,大部分都在檯面下難以發現,但最典型的就是從立法院杯葛,讓中央政府的行政無法順利執行。中央政府一旦反擊,就決定衝突會愈趨激烈。這樣的故事似乎有些熟悉,也因此有人會認為,張慶忠也許沒有那麼笨,學運的爆發也許是在某些人的預料內,而且默默支持學運的絕對不是民進黨;馬王政爭也是一種地方跟中央的鬥爭。


如果中央政府的心力都放在統一,沒有想要跟地方溝通、合作,就會發生上面的問題。而且兩岸統一對地方政治集團絕對不是好事。光是外面空降一個老大哥進來中央政府,然後地方政治集團對中央的影響力可能就會降低,更何況制度或經濟的改變,對地方政治集團都是衝擊。


聰明一點的地方政治集團也許會預料到兩岸局勢的發展,所以可能把部分經濟移往大陸或海外,在兩岸統一時獲利而支持統一。但是這些絕對是少數,要記住地方政治集團的關鍵在控制一定選票,以及具一定經濟結構,所以絕大部分的地方政治集團都需要在本地生存生活。


簡單來講,兩岸關係太過急遽的變化,對地方政治集團是個隱憂。在對中國沒有高度信任,以及關係沒有疏通前,貿然的統一對地方政治集團非常危險。


第二個部分談外圍游離選票的控制。簡單來說就是我要怎麼欺騙這些「外行人」,大部分的民眾根本就不認識這些候選人,了不起就是掃街拜票的時候握個手打個招呼,很難真正了解候選人私下的言行。大部分就是拿到選舉公報或選票時,看看名字跟照片,看看學經歷、黨派、政見就蓋下去了。


所以說長得帥的加分、男性通常比女性加分、學經歷好的加分、黨派看地區加分、新聞媒體常露面的加分。


那要如何控制這些外圍游離選票,最基本的就是廣告要打,先讓人認識你;要掃街拜票,跟每個人握握手,很多人就會因為跟你握過手,覺得你很親切,就投給你;越大型的選舉,越需要好看的學經歷,台大畢業、博士學歷,這些都是基本要求。


另外有兩點比較重要的要再說明,一是地方政治集團的影響,二是藍綠黨派。


如果地方政治集團支持諸葛亮,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盡力影響這些外圍選票。小的從菜市場聊天跟你說諸葛亮不錯,可以信賴可以投給他。大一點就幫忙舉辦造勢晚會。之前講的政商領袖的支持,也會在此發生巨大的影響,今天郭台銘公開支持諸葛亮,絕對會讓某些郭粉或是崇尚企業領袖的民眾投給諸葛亮。如果有地方政治集團握有媒體,利用媒體優勢一樣可以影響外圍游離選票,媒體影響力之鉅,不需多說。


二是藍綠黨派。要知道國外也有類似兩黨對立的情況,但是國外的兩黨對立,往往是左派與右派,或是保守派與自由派這樣涇渭分明的對立,但是我國的藍綠兩黨,其主張或有不同,但絕對不足造成明顯的對立與大眾的死忠支持。所以我說藍綠在我國是假議題,是政治人物營造出來的對立。


而討論地方政治集團的藍綠,比較沒有意義,藍綠只存在外圍游離選票。因為地方政治集團,他們決定支持誰,往往只看幾個原因:你會不會當選、你給我多少好處、我的對手支持誰。你是國民黨或民進黨,他們根本不在意,因為它們要的只有利益。至於大部分的地方政治集團都是支持國民黨,則有另外深層的原因,會在以後說明。


看看2000年後,多少政治人物倒戈民進黨、親民黨,2006年後,又多少人轉回國民黨就可以知道。


對地方政治集團來說,最理想的地方就是藍綠各半的地方,因為他們可以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太藍或太綠,誰當選都太篤定,候選人就不太需要攏絡他們,他們的利益就會減少。當然有少數的地方政治集團有絕對的藍綠色彩,例如外省人、或是228受難背景等,其他大部分就是變色龍,誰給我錢我就跟誰好。


為什麼我說彰化絕對沒有很藍,很簡單,因為民進黨執政過兩次,第一次是周清玉,年代比較久遠,算是美麗島事件後的餘威:第二次是翁金珠,算是憑靠阿扁當選總統的威望拿下縣長。也就是說,只要誰的聲勢好,地方政治集團就會轉向,然後該黨就會當選,要知道,地方政治集團不是白癡,他們一定看得出大概風向,所以翁金珠才有可能當選。


而翁金珠沒有連任的三個原因:一、做太爛;二、地方沒吃飽;三、民進黨聲勢下滑。


所以說彰化真的沒有很藍,就算有色彩,也是略勝,頂多5354,而且會隨著時勢變動,絕對不夠資格跟苗栗、台北比拚。


綜觀歷年來大型選舉,有人這樣說:「奪彰化者拿天下。」就是在說明要拿下彰化,風向、聲勢一定要夠好,才能夠獲得地方政治集團的支持。如果有辦法拿下彰化,也差不多代表這個黨派有足夠的聲勢拿下全國大選。


第三個部分談到外圍游離選票與地方政治集團的互動與拉扯,這兩個會互相影響,民進黨聲勢好的時候,會讓地方政治集團轉向支持民進黨,但國民黨聲勢好的時候,就會讓地方政治集團支持國民黨。雖然大部分都是國民黨聲勢比較好,就算聲勢不好,國民黨的根基也穩,所以民進黨要拔樁,基本上是困難重重。


簡單來講,就是地方政治集團會觀察風向,然後決定要支持誰。當風向差不多的時候,地方政治集團就會發揮影響力,來促使外圍游離選票跟自己站在同一邊。


至於一般小老百姓,也就是多數外圍游離選票,如果想獲得利益,應該怎麼做?有兩個可能:永遠與地方政治集團作對、或是加入地方政治集團。


地方政治集團支持的,絕對是對他們有利的,既然你無法在這個結構中獲利,就阻止他們簡單的獲利,然後迫使他們必須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去玩這個遊戲,或是直接讓他們不支持的人當選,也許可以翻盤。一旦地方政治集團支持外的人當選,才可能打擊地方政治集團,或是做出討好外圍游離選票的事情。


要知道藉由外圍游離選票的覺醒與地方政治集團作對,然後打擊整個權力結構,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也非不可能。2012年彰化某區立委選舉中,你根本不需要認識誰當選,你只要知道落選的人多威猛就好。蕭景田,社頭蕭姓大族、更生人集團、國民黨籍、現任立委尋求連任。我並非批評蕭景田的個人特質,而是其背景與勢力,集所有有利的因素集於一身,幾乎是讓地方政治集團找不到理由不支持他,結果竟然以800票之差落馬,差距不到0.5個百分點。


大家都知道魏勝選是運氣好,甚至是撿到的,但是分析背後的原因,絕對不可能是蕭綁樁不力,唯一的可能就是外圍游離選票超乎候選人的想像。也許彰化選民具備我沒有討論的公民素養,也許彰化的選舉並非一灘死水,仍有可能與地方政治集團作對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突破這樣的僵局,永遠跟地方政治集團作對就對了。地方政治集團永遠不會消滅,但是一定要一直透過這樣的力量,才能夠有效的削減地方政治集團的勢力,才可能讓政治有改變的機會。但是地方政治集團絕對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就算有地方政治集團因為失利而衰落,也會有新的政治集團崛起。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地方政治集團的存在。只要地方政治集團不要太過強大,就無法獨佔所有利益,其他人就有可能在這個結構下獲利。


另外一個可能,加入地方政治集團。如果只是想要賤賣自己的一票,那當然不是困難事,但如果想要在地方政治集團中獲利,甚至成為地方政治集團的領導,得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本事。我提出幾個基本條件:

1. 你學歷夠嗎?台清交?博士學歷?
2. 你資力夠嗎?你年薪有300嗎?資產有5000萬嗎?
3. 你人脈夠嗎?你有辦法控制100個人的投票嗎?
4. 妳爸媽夠威猛嗎?
5. 你有縣長幫你抬轎嗎?


這些算是最基本的,如果你沒有上面的本事,為什麼一大票人會聽你的?為什麼候選人需要拉攏你?為什麼地方政治集團要讓利給你?沒有背景與實力的人,只能乖乖投反對票,絕對無法進入權力核心。

大家經常戲稱辦黨證很好用,辦了黨政非常威風。但是黨政之所以威猛,是因為這些辦黨證的人本來就很威猛,背後有足夠的勢力支撐。沒有勢力的人去辦黨證,仍然是個砲灰,還得繳黨費,極限就是偉忠哥。你真的覺得偉忠哥威猛嗎?你真的覺得上位的人看不清偉忠哥嗎?


我想不會有人想成為偉忠哥的。 


延伸閱讀:

地方政治的權力結構(一)從彰化縣的大姓氏族出發



---------------------------------------------

作者:南寺拳人
書讀得不多,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只能看報行腳,當個三流社會觀察家。
年輕時血氣方剛,如今只剩鍵盤可以囂張。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訪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