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進口」的外配離我們並不遠

(作者:南寺拳人)

筆者有位朋友,在嘉義海線擔任國中教師。數年前一次聚會和我聊到,班上30個同學裡,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來自新住民婚姻家庭,最常見的不外是印尼、越南,當然也有中國、緬甸等。他的班級並非特例,同校的其他班級,鄰近的學校,也有非常高比例的新住民第二代學生。事實上,就這位教師的了解,不只嘉義海線,全台灣除了台北市以外,新住民婚姻第二代的學生都很常見。



近日來,「進口外配」的風波引起一連串的相關報導,我相信這幾年前的數字應該非常可信,現在的數字可能還比幾年前還要高。

之所以要提起這個數字,來自於這個教師的擔憂。從學校教育功能來看,新住民婚姻家庭的學生,家庭教育的功能會比一般家庭弱勢。從最簡單的家庭聯絡簿,新住民家長就有可能因為不認識中文,而與學校教師的溝通產生問題;學生在學校課業遇到問題,新住民家長的幫忙也比一般家長少;部分民眾對新住民的歧視,導致新住民婚姻第二代的學生在學校也遭到歧視霸凌。

而外配的家庭,也往往是經濟與社會上的弱勢,外配經常因為語言、宗教、文化與飲食等衝突與家屬相處造成誤會,甚至常見外配受家暴等情況。

這些現象表現出,不只是外配,也包括外配的子女在成長與受教育的過程中,很容易成為弱勢的一群,甚至成年後也很難脫離弱勢階層。政府的眼光也沒有放在這些外配與子女的保護,如果學校的教師也沒有關注這些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不只是個人的人權受影響,連帶的也會成為社會的問題。

這些外配與第二代其實真的離我們並不遠,有些第二代也已經上大學了,或許大學生讀者們身邊就有第二代的同學,當然這些第二代大概不會把母親的背景當成一種驕傲來宣傳,從小到大很難沒有被歧視的不愉快經驗。

甚至於台北市熱鬧的西門町與公館商圈,許多店家僱用的勞工也都是外配。上班族們中午休息吃飯時,只要稍加注意,一定可以觀察到公司附近的餐館,有許多外配勞工。就連取締情色業的新聞,都有很高的比例是外籍女子,更不用提桃園火車站、中壢火車站、台中火車站、台南火車站假日的人潮,有多少外籍移工了。

台灣的外籍配偶與第二代已經成為新台灣人的一分子,外籍看護、外籍移工人數越來越多,從事許多辛苦危險的工作。然而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必然產生衝突與副作用,不只是我們的政府沒有投注資源在新住民身上,大部分的台灣人民對於新住民的人數與問題等,似乎也毫無感覺。如果現在沒有了解與解決,未來帶來的社會問題,恐怕會更棘手而難以解決。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訪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