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丞相起風了:電視辯論的反思

(作者:尼古丁萬歲)

11/7日的電視辯論會應該是自1994年市長選舉後收視率最高的一次,而雙方候選人的表現也展現出了他們對於電視辯論效果的重視與政見傳達的關注。本文在此想分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談論電視辯論的政治效果與本次辯論應改進之處,第二部分則探討此次結果對於雙方所造成的影響。
(圖片來源:


在網路發達的今日,傳統媒體的電視辯論仍是一個相當強勢的舞台,就人口結構來說,網路傳播所能接觸的選民終究是少數,電視的優勢由此而生。電視辯論的本質不僅僅是政策的宣傳,而是軍力展示般將政治實力全數展現於選民眼前。當我們提到政治實力時,並不只是指候選人的智能、才華或是政見,而是他如何控制「氣氛」,如何讓人覺得對手居於弱勢,如何讓觀眾相信他會贏。換言之,電視辯論的本質其實就是如何優雅地吵贏對手,影像與文字的差異就在於觀眾無法在短暫的視覺與對話中洞見候選人的內涵,但可以了解哪個候選人把對手罵到無地自容、愧對鄉親。簡單來說,電視辯論可以讓你知道誰被洗臉洗得很慘,但是你沒辦法完全了解誰比較值得你這一票。

(舉手投足都必須要溫文爾雅、儀態萬千,說髒話的時候都要注意儀態)

這麼說來,電視辯論似乎無法影響選票動向?也不完全如此,政治學在研究投票行為中所說的花車效應(Bandwagon Effect)在電視辯論後是可以獲得強化的,許多人會因為看到候選人之間選情的優劣而轉而投向強者,這種西瓜畏大邊的情況對於地方樁腳來說是很明顯的;在一般公民社會來說,沉默螺旋也會因此強化,被大眾認為是辯論敗者的支持者會更加不願意表態,如此一來民調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再者,電視辯論最直觀的效果就在於後期策略,透過評估辯論後的輿論評價與民調結果來制定未來選戰行程與策略,追求更精確的固票、拉票以及政見修正。總體來說,電視辯論對於選舉動向仍有其影響力,參與辯論的候選人無論其表現良莠都無法自外其身。


不過有一點問題我們必須在此提出,此次臺北市長候選人其實不僅兩人而已,此次舉辦的電視辯論很顯然的是兩位候選人之間的正面對決,卻忽視了其他競爭者的存在,馮光遠先生就為此提出了他自己的申論與回應。我們當然不會鄉愿的說每個候選人實力均等,畢竟媒體關注度與資本有著顯著的差異,但在已知電視辯論的政治效果存在的情況下,或許應由中選會或相關機構舉辦囊括所有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與政見發表會,降低參選者的參選成本,讓他們不因資本、人脈、媒體關注度等限制而喪失宣傳的機會,同時也可讓公民社會對選舉有更加完整的檢視。

(圖片來源:視新

再來談到雙方候選人因電視辯論所受的影響,11/7的辯論讓我們看到柯醫師相當成功地將對手的攻擊全數接下進而反擊,但當我們細看他們言論的內容時,你很難說這兩個人高下立判。舉例來說,柯醫師的「墨綠論」在辯論的當下博得觀眾的一片好評,但若我們認真地去檢視這段話,則會發現這背後隱含著「無視真假,但求和諧」的意識形態,而這不正是連先生與其黨人備受攻訐的思考邏輯嗎?

再進一步說,電視辯論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候選人的儀態談吐與政見內容,更值得關注的是候選人為了勝選所動用的資源與力量。這場電視辯論中飽受多方批評的「公民團體」代表,或許有人覺得錯愕、傻眼、難堪、反感,但是這也代表著他們有研究過辯論規則,找到了規則漏洞,並且有能力把這個小洞洞弄大弄臭。沒錯,這看起來的確不大好看,不能說是好的形象策略,但電視辯論要的是讓人在那當下覺得其中一方很難堪就好,若不是柯有準備(其實也不可能不準備,想也知道一定會問這個,只是應該沒想到是公民團體提問才是),也許今天很多人都會覺得連先生真是足智多謀妙語如珠呢。

(電視辯論最怕遇到遇神殺神的全方位打者了)

有些辯論圈的資深辯士從儀態、語氣、口條與辯論常識的角度來觀察這次電視辯論,我們並不能說這些觀察是錯誤的,但要瞭解到選舉的電視辯論與辯論比賽的奧瑞岡制賽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決定勝負的不是台下的資深辯士學長姐或是專業評審,而是日後投票箱中的選票。這種辯論中,申論與結論其實只是流於形式與過程,大多數人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消化這麼多的語句,所有的目光都會集中在提問與交互詰問的環節,而在辯論當下最大的影響是「風向」,選舉氣氛的轉變,對於柯醫師而言,此次辯論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將對手可能提出之問題全數掌握,甚至準備了實體證據,但若他因此覺得勝券在握,恐怕言之過早;對於連先生來說,他其實並沒有太明顯的錯誤,唯一的錯誤是他所邀請的「公民團體」竟然針對不同候選人問了不同問題,甚至與團體本身關聯甚低,但也不要忘記連陣營仍然有著龐大的政治與經濟資本,或許更換議題操作的手法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當然換個總召跟團隊也是不錯的方法。

(丞相,起風啦!)

目前來看情勢對於柯醫師是較為有利的,但永遠不要忘記此次選舉不表態者一直以來都是偏多的,或許沉默螺旋比我們想像的都大,或許我們在社群媒體所看到的評論都只是我們交友圈的共同觀點,或許網路之外的臺北市對於電視辯論的觀察與我們恰恰相反。無論如何,這次的電視辯論已經結束,未來如果還要舉辦,我們希望能夠邀請更多的參選人參加,畢竟選舉公報上仍然有七個候選人

(圖片來源:
分享

6 則留言:

  1. 您好:

    上文中:舉例來說,柯醫師的「墨綠論」在辯論的當下博得觀眾的一片好評,但若我們認真地去檢視這段話,則會發現這背後隱含著「無視真假,但求和諧」的意識形態,而這不正是連先生與其黨人備受攻訐的思考邏輯嗎?

    有一點點小小不同的見解。

    這裡引一下柯文哲辯論說的話:

    「我說過我是墨綠,當時是為了向這個社會證明你的槍傷是真的,我這樣講是為了台灣社會的和諧,但你今天在講我是墨綠的時候,你是在撕裂這個社會,謀的是你個人的政治利益!」

    再從,柯文哲2010年的影片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52189

    以下是小小意見:
    您的文章提到:若我們認真地去檢視這段話,則會發現這背後隱含著「無視真假,但求和諧」的意識形態,而這不正是連先生與其黨人備受攻訐的思考邏輯嗎?

    但是我認為,從柯文哲的辯論會時那番話與10年這樣闡述下,應做如此解讀:從04年扁槍擊案下,不論我們表面浮出的司法真相為何,臺灣社會多半還是處於一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階段,統治者最喜歡分化了!就如同臺灣民眾普遍對於司法的不信任反應的政治上,自己所支持的被判不利,就說司法不公;而敵對陣營被配不利,就尊重司法甚至大做文章。因此,臺灣社會在藍綠兩黨把持思維下,對於敵方陣營之不信任可說是家常便飯。

    連勝文槍擊事件,個人以為,若無柯文哲出來澄清,恐怕還是國民黨說是真的,反對國民黨說是造假的,又被分化彼此仇視。而柯文哲說他是深綠的,我想就是在台灣社會長期不信任對面陣營下,所挺身而出,告訴自己陣營(綠),這件事實他所見的真相。特別強調綠,是因為以這種身分說,可以更使綠的支持者更為信服,而可以使台灣社會和諧,的確,是為了和諧,但是我想應該沒有「無視真假」。

    當然,如果事實上,連勝文槍擊案是假的,而柯批為了和諧而說謊,那實難以支持了。然後這篇回應就是屁話了

    小小淺見謝謝

    回覆刪除
  2. 不好意思...請問留言是被刪掉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我們並未刪除您的留言,可能是系統有些異常,我們試著找出您的留言並回復之,感謝您的來訪。

      刪除
  3. 他馬的,kmt搞了那麼多毀憲亂政的鳥事,台灣法律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最近還要發放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拿公帑期約賄選。甚至動用公權力搞柯文哲查無不法還當面怒罵審計長,根本超出言論免責範圍,縱使沒有妨礙公務,也有行政瑕疵,如果一般公務員這麼做早就被記大過了,kmt的民代還可以耀武揚威,他馬的、江一劃和一大堆公務員幫候選人站台都沒有行政不中立的問題,一般公務員就有,他馬的,台灣法律是到底由多爛?法官檢察官為什麼不都去吃屎?繳稅養廢物。

    回覆刪除
  4. 幹為什麼我留言一直被刪啦,三小啦

    回覆刪除
  5. 是系統有問題還是有人故意刪的啦

    回覆刪除

來訪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