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中國職業足球夢-掏金?餬口?一場夢?

(作者:Liu&Lih 流利足跡)


2015616日台灣的足球史又寫下新的一頁,台灣對泰國的世界杯資格預選賽一戰,先是門票索要一空,後入場人數超過18千名球迷,人數遠超過此前記錄台灣對馬來西亞的15千名觀眾,眾人的目光在那天終於聚焦在足球之上。


比賽中,再次為台灣出戰的陳昌源依然扮演著台灣隊的定海神針,防守時穩健,進攻時亦能扮演推進的第一步;而中場發動機陳柏良也如往常般的穿針引線;兩位年輕小將陳浩瑋跟溫智豪雖未能建功,但在進攻中強烈的企圖心,顯而易見,無疑是中華隊的未來大將;加上替補上陣的陳威全、陳昭安,台灣隊第一次在球場上出現這麼多的職業球員,並且都效力於中國的職業聯賽。


中華隊VS泰國隊比賽先發球員合照)

在最近這一年來,除上述球員外,本次也有入選國家隊的柯昱廷、吳俊青,亦分別效力中超長春亞泰的預備隊及中甲湖南湘濤預備隊;此外土耳其裔的台灣前鋒球員朱恩樂也曾到過中超的長春亞泰試訓惜未獲青睞按有消息朱恩樂將在七月將前往港超南華隊測試,在此祝福他一切順利,至於其他青年國腳試訓未果暫略不提。

在對戰泰國前,又有媒體再次喊出最強中華隊稱號,而上次喊出這樣的稱號時台灣在主場不敵汶萊,賽後更傳出台灣打假球,理事長林振義狠撈四千萬新台幣遭檢方調查,媒體會有這樣聲音無可厚非,畢竟台灣有兩名球員陳昌源及陳柏良作為主力,分別代表貴州人和及杭州綠城征戰中國最高級別足球聯賽,而陳浩瑋、溫志豪亦做為半主力代表北京北控馳騁在中國的次高級別足球聯賽,然後,其他台灣效力於中國的「職業球員」所處的卻只是在預備隊級別



足球的預備隊係指類似於類似於棒球的二軍,球員在預備隊亦有預備隊聯賽可踢,通常是做為年輕球員訓練、替補球員保持狀態、主力球員受傷回復狀態之聯賽因此預備隊與主力球員的實力相差不小,有許多球員也許終其一生無法成功站上一線隊正式代表球隊比賽或得另尋舞台,可想而知預備隊的球員縱使跟球隊亦簽有職業合約,待遇上比起正式球員所簽的合約天差地別

台灣效力於中超的兩人,陳昌源的月薪超過新台幣兩百萬年薪據悉超過70萬歐元,即新台幣2500萬元以上),陳柏良月薪約新台幣20萬元(年薪應超過新台幣240萬元);陳昌源薪水屬中超頂級薪資自不待言,陳柏良的薪水亦勝遠過當年在台灣踢台電時約4萬元新台幣的月薪,但陳柏良薪水在中超薪水平均月薪超過50 萬元以中超平均年薪20萬英鎊,約新台幣1000萬元計算)僅屬中下。


(世界足球聯賽薪資排行,英鎊209,903約為新台幣10,188,471)

中甲的薪資方面,普遍來說球隊的主力球員月薪約新台幣89萬元(年薪最多可過新台幣百萬元),一般球員基本薪資約月薪4萬新台幣,台灣兩位效力於北京控股的小將,在球隊的地位上僅為半主力半替補,薪資水平據了解約為月薪四萬元新台幣左右,當然若加上各種獎金,相信收入會增加不少

至於中超或中甲預備隊的球員,雖仍屬職業球員也領有薪水,但月薪最多不超過新台幣2萬元人民幣4千元),甚至在中甲球隊以及較不富裕的球隊,預備隊薪資普遍更低,並且預備隊的聯賽在中國較不受重視,欠薪、任意更改聯賽制度、甚至縮短比賽時間等情況,屢見不鮮;兼之預備隊比賽並無獎金,收入如何不言而喻。


以台灣球員陳昭安、陳威全、吳俊青效力的中甲湖南湘濤的情況來說,背後雖有科力達新能源集團此新興集團之背景,但投入不大,更曾有欠薪事件傳出,球隊經濟狀況並非絕佳,加上僅位於中國次級聯賽,而排名亦非位於最前段,其預備隊待遇恐怕低於月薪兩萬元新台幣。


因同樣是在中國踢職業足球,在中超踢球的陳昌源與陳柏良薪資已有巨大差距,陳柏良卻與中甲陳浩瑋、溫志豪薪資的仍有數倍差距,再和位於預備隊踢球的陳昭安、陳威全、吳俊青、柯昱廷等不到兩萬新台幣甚至更低的月薪相比,職業足球就是如此現實。

事實上在職業足球裡,薪資結構不僅體現球員的實力、名氣,更是體現了球隊對球員的重視程度。陳昌源在比利時甲級聯賽踢球時,年薪約50萬歐元,夾著歐洲球星、台灣國家隊成員、中法混血以及超越亞洲程度的球技,在技術跟票房、甚至是政治的考量下,高薪轉會中超的貴州人和,對球隊來說,陳昌源是球隊的重要資產,無論在何種方面都不容有失。可想而知,陳昌源的經紀人幫陳昌源與貴州人和所簽下的合約,必然的對陳昌源的主力位置、薪資、獎金、乃至醫療保險都有著最詳盡而且有利的安排。


而陳柏良,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陳柏良成為台灣足球史上最年輕的國家隊長後,先是成為台灣本土第一位旅外的職業球員,在2010-2011年時效力於港甲[1]的天水圍飛馬隊,後因顧及兵役及台電所提供的薪水較好之故返台回鍋台電,其後在台電終身工作的保障與再次旅外的抉擇中,毅然決然的再次挑戰了職業聯賽,而成功站穩中甲深圳茅台紅鑽)的賽場,而後更登上中超的舞台。但在港甲踢職業足球時,月薪不超過一萬港幣(約四萬新台幣,加上香港比台灣更高的物價,陳柏良當時的煎熬與現實經濟的壓力,可想而知,絕非媒體吹捧數句台灣本土最強球員、第一位旅外職業球員,即能甘之如飴,而事實上這就是職業足球所面臨的風險與壓力。


一般來說職業的運動球員薪水遠高於其他食衣住行一般行業,理由除了這些球員們是該項目運動中的佼佼者外,另一個原因是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極其有限,即便透過科學飲食、訓練維持身體狀況,普遍認為足球員在30歲時的體能會出現大幅度的下滑,也因此直白說運動員能賺錢的時間理論上只有短短的十來年,相較於社會上一般行業往往可以工作到五十甚至超過六十歲,期間的差異顯而易見。

因此,如果足球員無法在職業生涯中賺到足夠的收入,對於退役後生活是難以保障;以陳柏良為例,在無先例的情況下,選擇去香港、中國踢球絕對是有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最終雖順利站穩腳跟,然而不諱言的,帶著台灣本土第一球星、第一個去踢中國職業聯賽的台灣人、最年輕的台灣隊長等噱頭,再加上政治上的考量,以及確實有足夠的球技,這些都是陳柏良最終能站穩中國職業聯賽舞台的原因;否則中國的球員那麼多,跟陳柏良技術相仿,而更加便宜的也大有人在,並且據悉陳柏良與中國球隊簽約時,背後有好心人盡心為其爭取福利,最終陳柏良的薪資也只能說在中超中堪堪達到一般標準。

(為天水圍飛馬上陣的陳柏良)

台灣雙陳,這兩位指標性球員,跟球隊所簽的合約,最起碼在薪資上有著一定的保障,但事實上合約內容除了最基本的薪資外,獎金、出場時間保障、簽約年限、轉會限制、醫療保險等等,都應該是合約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除開雙陳外,台灣仍有為數不少的球員效力於中國的足球聯賽,這些球員,所透過的仲介,以中間經紀人自居的相關人士,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在牽線大陸方面的球隊外,為球員審議合約、為其運動生涯規畫,是否有告知球員巨大的風險,並盡力為球員爭取福利,白紙黑字的寫下對球員的保障,筆者不得而知。理論上,球員與經紀人應是能雙贏,經紀人在幫球員爭取到好的福利時,亦能透過抽成的方式獲取足夠的利益,兩者應是互利,而非經濟人賺了一筆就放生球員在球隊自生自滅。

就筆者所知,台灣這幾批去大陸試訓的球員皆是自費前往,若試訓成功簽約留下,球員或是球隊則需付一筆費用給中間人這點並無甚詬病,否則誰要大費心力幫忙聯繫、協調),球員成為職業球員前即有不少支出(到處試訓的費用、試訓期間無收入),因此球員在簽約後是否能獲得足夠的收益,至關重要,否則大老遠跑去中國踢球,卻沒賺足夠的錢,若單純為了追尋職業足球夢這樣的說法,或許偉大,但套句中國名句「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前些日子有些球迷朋友問了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聯賽要找台灣球員?」,這句不經意的話,卻點中了一個核心問題,「為什麼中國聯賽要找台灣球員?」,換句話說,比起中國本土的球員,台灣球員的優勢在哪?一個國家的職業聯賽會找外國球員,通常的考量有幾點:
一、外國球員球技較好(而且是強上很多)。
二、外國年輕球員潛力極佳值得投資。
三、單純外國球員比起本國球員薪資要求更低,能有效降低球隊營運成本。如歐洲球隊找非裔或中南美拉丁裔的球員即有此考量)。
四、或知名球星臨界退役去低級別聯賽掏金,而低級別聯賽也確實需要噱頭炒作一拍即合(如:Kaka去美國MLSDel Piero去澳洲、Anelka去中國;但事實上,這些知名球星縱使是去低級別聯賽掏金,在程度上、表現上仍是高出其他球員一大截)。

而台灣球員去中國大陸踢球的優勢又在哪?筆者簡單歸納如下
一、會思考、善學習、具強烈企圖心:
在台灣這個足球環境不佳的地方,願意冒著未必成功的風險,嘗試去中國大陸踢職業聯賽,試圖為自己尋找出路,通常具有強烈的野心跟企圖心,並且會願意去「想」,也就是思考;有強烈的野心跟企圖心則會自我要求,去中國後想必在球技、體能能更上一層樓,會想、願意思考則對於學習更能夠領悟,對於足球戰術上的理解,以及對自己在球場上的定位與分析比賽,都會是有幫助的特點。
二、語言相同,球員能盡快融入球隊,交流無礙。
三、台灣球員,在中國足球聯賽中並不被視為外援,不受外援數量的限制,嘗試簽下台灣球員不會佔用寶貴的外援名額。
四、台灣球員相較大陸本土球員,知識水準、學歷較佳,普遍較乖:
所謂的乖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就戰術的執行力較強,願意服從教練指示,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的自律與自我要求遠比中國球員來的好按中國足球圈染黃、染賭情形普遍,因為足球員普遍收入較好,卻無足夠的素質做自我約束)。


知名英超球星Wilshere抽菸開趴照)

然而,最重要的「球技」呢職業球員之所以受到青睞的根本要件呢是的,筆者確實並未提到,坦白說,縱使是最深愛台灣足球的人,相信也無法說出台灣球員的球技相較其他國家球員有特別出色這樣的話。

那麼為什麼在台灣球員的球技沒有特別出色的情況下,除開前面提及的幾點優勢外,中國的球隊仍願意簽下台灣球員
一、台灣沒有所謂的職業聯賽,因此如果台灣球員轉會去中國球隊,中國球隊理應是無需支出轉會費的當然如果台灣城市聯賽的球隊別有要求,而不放行那另當別論)。
二、中國的球隊從台灣簽球員,幾乎零成本台灣球員去大陸球隊試訓還是自費!),更兼語言相通,考察方便,可把台灣當成是免費的青訓基地。
三、中南美洲的不知名球員固然因身價低,素為中國足球市場所青睞,比起中南美洲球員,台灣球員的技術跟體能上雖普遍不及,但台灣球員的身價更低,因此簽下台灣球員可以很好的作為預備隊的補充,而台灣球員的乖,又使得台灣球員可以成為稱職的低薪板凳球員。
四、台灣沒有職業聯賽,球員難以評估自身身價,被介紹去大陸踢球,人生地不熟,無專業人士協助,能讓中國球隊任意開價、予取予求。

上述數點,其實可以總結為「便宜、便宜、還是便宜」,可怕的是,目前台灣球員間似乎有著一股旅中潮,一股腦僅想著去中國踢「職業聯賽」,以這些球員的年紀去中國踢球是否適合更現實的薪資與未來似乎沒有確實的考量過,而這些評估與保障理應由介紹球員去中國踢球的中間人、經紀人去幫球員爭取、規畫


臺灣基本月薪圖)

一個例子是,某司職中後場的台灣球員,經由中間人介紹試訓後,成功簽約中甲某隊預備隊,然而該國腳年紀已過26歲,簽約後,現於該隊預備隊的情況,也非絕對主力。事實上在外國任何一個國家,26歲若還待在預備隊,早已被教練組認定無職業球員潛力而被釋出,或是該找尋其他出路;預備隊的用途筆者在前面曾述及,26歲在預備隊提升的可能性極低,而預備隊月薪是否有達到台灣法定基本月薪新台幣兩萬零八元?按兩萬零八元為2015年的法定基本月薪),甚者預備隊的合同年限短、福利少、無獎金,至於醫療保險、出場時間更是難以期待。

顯而易見,這名台灣球員與球隊間的預備隊合約,絕不可能是一份對等並且有保障的合約,坦白說秉持只要踢上職業足球,其他條件暫無所謂的心態固然可敬當然球員有很大可能是想先待在球隊找機會升上一線隊,期能成功簽下更好、更有保障的合約),但在讓球員有這樣破釜沉舟的決心之前,難道不該有人將風險、升上一線隊可能性、以及未來的待遇收入等都先清楚告知球員後,才讓球員做出這個重大決定嗎。將這樣條件的球員介紹到中國大陸踢球,對球員的未來到底是抱著怎樣的想法合約的內容到底怎麼寫對球員來說是好是壞?筆者不予置評,留給讀者思考。


電影Goal海報,副標題:The Impossible Dream)

台灣球員們去大陸前是否真的有評估過前景,或是只是當純「追求職業足球的夢」就自費花錢去試訓,筆者不便評論,但若仔細衡量過筆者上面提及的幾點,其實可以想見除非台灣的特定球員真有特別突出,真有培養潛力或是成為即戰力的可能性,否則縱使去了中國的職業聯賽,對自身當下與未來是否有幫助,尚未定論。

而筆者更要危言聳聽的是,對於僅是因為上面提及原因而簽下的球員,可預期在合約內對球員的保障必然有限,甚至不足,更有可能的是,當球員被操爆或是受傷後即遭到球隊解約,而這些球員回到台灣後又與台灣原本就落後的足球圈脫節,出路或許又得另尋;或者未來這些球員在中國大陸踢球數年後返台,細數經歷僅在預備隊出賽若干場,甚至打不上主力,以預備隊的薪水,又無法保障其退役後生活,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職業足球」?

可惜的是在檯面上與報章媒體上夸夸其談,如何如何把台灣球員介紹去中國踢球的中間者,是否有專業能力幫助球員在簽約保障、乃至於足球生涯規劃與成長、甚至未來出路,給予真正的協助,尚待更長期的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筆者必然是祝福這些球員的,在藍天下綠茵上為台灣奮力踢球的他們,無論在哪都好,筆者由衷希望,球員們有璀璨而光明的未來,但在一片旅中潮中,筆者看不到任何提醒甚至質疑的隻言片語,實甚感擔憂,畢竟預備隊球員是職業球員,但預備隊聯賽絕非是真正定義下的職業聯賽。


(臺灣世界杯資格賽主場比賽表,希望讀者們能進場支持)


Liu&Lih流利足跡臉書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iuandLih
PS:本文章附圖皆來自網路,非用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害請告知




[1] 當時仍為香港甲級聯賽,現已改組為香港超級聯賽
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訪人數